2008年1月24日 星期四

「善書者不擇筆」

「善書者不擇筆」

這是當年在學校學書法的時候,老師所說過的一句話。

應該很少人會問一個書法家:請問你是用什麼牌子的毛筆寫出來的字?相對於傳統的藝術形式而言,攝影器材與攝影作品的依存程度,可說是相當的大;當然,對特定的攝影題材來說,可能一定需要某些器材才能拍得出來,畢竟攝影無法完全天馬行空,必須按著被攝體的特性找出最佳的使用器材與呈現方式,今天我的朋友金剛跟我說了一句很有深度的話:

「繪畫是詮釋,攝影是引用。」

想想看,如果照相機只剩下快門按鍵是你可以控制的,我們會怎樣去拍攝一幅畫面呢?你會認為這時攝影的創意完全被剝奪了、還是此刻的攝影只剩下創意可以表現而已?不同的想法,可能會產生全然不同的結果。大部分的時間裡,我都是使用專業或準專業等級的攝影器材,自己也算是個對器材頗有興趣的人,擁有的交換鏡頭已達到20顆以上,加上其他林林總總的周邊設備,可以說只要是想拍的題材,應該都可以拍得出來;但是即使如此,我仍然常常自問:還有沒有其他表現的可能性?不論是靠自我尋思或學習他人,除非自身有所領悟,否則這是任何器材都沒有辦法幫你解決的問題。

還記得大四的時候,敎視覺傳播的陳甫彥老師告訴我,從照片上來看,我的拍攝和沖洗的技術都已經足夠了,但照片裡少了一些冒險和不確定的因素在裡面,看起來太四平八穩,他希望我用更大膽、連自己也沒有完全把握的手法和態度去拍攝,這樣才能免於陷入固定的框架。我覺得這是我攝影學習上的轉捩點,直到現在,碰到已經拍過許多次、完全沒有新鮮感的題材,我就會想起老師的這段話,試著把追求控制和完美的擔子放下,把拍攝結果的成敗拋開,對一個養成固定 (不只是拍攝) 習慣的人來說,老師的話也不是那麼容易被想起,但是只要它能即時浮現腦海,偶而我還能找到其他的玩法,能不能獲得肯定還不一定,卻真的蠻好玩的。

我現在使用的手機是女友送的生日禮物(謝謝Jo送我這麼符合我調調的手機)Sony Ericsson K610i,配備200萬畫素、固定焦距的袖珍鏡頭,我也常常拿著它隨性的拍攝,我喜歡它沒有太多調整功能的簡單特性,在職業所需的精確拍攝工作之餘,它能讓我拾回單純按快門的趣味,光圈、快門、曝光、焦點都不用管了,因為也沒得管,對我來說,它可以玩的東西,真的就剩下創意而已;不過,此時我所需要的,也只是創意而已,不是嗎?畢竟,器材和理論終究只是手段,懂得技術之後把它拋開,才是創作的開始。

DSC00016

DSC00023

DSC00054

DSC00073

DSC00079

DSC00084

其他相關圖片網址 http://www.flickr.com/photos/jaspersee/sets/72157603784329130/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