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1月24日 星期四

「善書者不擇筆」

「善書者不擇筆」

這是當年在學校學書法的時候,老師所說過的一句話。

應該很少人會問一個書法家:請問你是用什麼牌子的毛筆寫出來的字?相對於傳統的藝術形式而言,攝影器材與攝影作品的依存程度,可說是相當的大;當然,對特定的攝影題材來說,可能一定需要某些器材才能拍得出來,畢竟攝影無法完全天馬行空,必須按著被攝體的特性找出最佳的使用器材與呈現方式,今天我的朋友金剛跟我說了一句很有深度的話:

「繪畫是詮釋,攝影是引用。」

想想看,如果照相機只剩下快門按鍵是你可以控制的,我們會怎樣去拍攝一幅畫面呢?你會認為這時攝影的創意完全被剝奪了、還是此刻的攝影只剩下創意可以表現而已?不同的想法,可能會產生全然不同的結果。大部分的時間裡,我都是使用專業或準專業等級的攝影器材,自己也算是個對器材頗有興趣的人,擁有的交換鏡頭已達到20顆以上,加上其他林林總總的周邊設備,可以說只要是想拍的題材,應該都可以拍得出來;但是即使如此,我仍然常常自問:還有沒有其他表現的可能性?不論是靠自我尋思或學習他人,除非自身有所領悟,否則這是任何器材都沒有辦法幫你解決的問題。

還記得大四的時候,敎視覺傳播的陳甫彥老師告訴我,從照片上來看,我的拍攝和沖洗的技術都已經足夠了,但照片裡少了一些冒險和不確定的因素在裡面,看起來太四平八穩,他希望我用更大膽、連自己也沒有完全把握的手法和態度去拍攝,這樣才能免於陷入固定的框架。我覺得這是我攝影學習上的轉捩點,直到現在,碰到已經拍過許多次、完全沒有新鮮感的題材,我就會想起老師的這段話,試著把追求控制和完美的擔子放下,把拍攝結果的成敗拋開,對一個養成固定 (不只是拍攝) 習慣的人來說,老師的話也不是那麼容易被想起,但是只要它能即時浮現腦海,偶而我還能找到其他的玩法,能不能獲得肯定還不一定,卻真的蠻好玩的。

我現在使用的手機是女友送的生日禮物(謝謝Jo送我這麼符合我調調的手機)Sony Ericsson K610i,配備200萬畫素、固定焦距的袖珍鏡頭,我也常常拿著它隨性的拍攝,我喜歡它沒有太多調整功能的簡單特性,在職業所需的精確拍攝工作之餘,它能讓我拾回單純按快門的趣味,光圈、快門、曝光、焦點都不用管了,因為也沒得管,對我來說,它可以玩的東西,真的就剩下創意而已;不過,此時我所需要的,也只是創意而已,不是嗎?畢竟,器材和理論終究只是手段,懂得技術之後把它拋開,才是創作的開始。

DSC00016

DSC00023

DSC00054

DSC00073

DSC00079

DSC00084

其他相關圖片網址 http://www.flickr.com/photos/jaspersee/sets/72157603784329130/

2008年1月23日 星期三

換盆後長大的銅錢草

換盆到今天才剛滿一個月,小草又快要長滿整個盆子了,銅錢草的生命力真是猛呀...

2008年1月20日 星期日

"花海饗宴" 在花蓮

"花海饗宴" 在花蓮

一月初我去了一趟花蓮,採訪今年的"花海饗宴"活動。每年冬季,花東縱谷的農田休耕之際,農民會在田裡撒下油菜、波斯菊等花種,三到四星期後它們就會開花,屆時花東縱谷沿線變成一片綿延數百公里的花海,景觀美得像夢中出現的天堂花園,微風中,上萬朵鮮花隨風搖曳,彷彿一波波色彩繽紛的浪花,置身其中,任何人都會像孩子般,感受到一種單純的幸福的感覺。待農曆年過完,花季結束,農夫開始耕作之前,會將凋謝後的花株翻入土中,讓它們成為土壤的養分,再度為農作物的孕育盡最後一份力,這就是這些花朵淒美的一生。

XTHU001117_JASPER.JPG XTHU000483_JASPER.JPG XTHU000689_JASPER.JPG

XTHU000623_JASPER.JPG XTHU000763_JASPER.JPG XTHU000768_JASPER.JPG

XTHU001103_JASPER.JPG XTHU001130_JASPER.JPG XTHU001162_JASPER.JPG

花海的一生儘管短暫,但是卻讓我們這些經歷過的人,留下無與倫比的回憶,所謂剎那間的永恆,大概就是這樣吧。我這次也帶了一點花種回來,希望不久的將來,它們也可以在我的陽台上再次綻放。

其他相關圖片請見: http://www.flickr.com/photos/jaspersee/sets/72157603753900210/

2008年1月13日 星期日

2008 Nike 9k Run

今年成績 1:00:38 只比2007 ING路跑快1秒,配速會不會太準了?





2008 Nike 9k Run
原由 Jasper the Rock Climber 上載




2008 Nike 9k Run
原由 Jasper the Rock Climber 上載

2008年1月7日 星期一

內洞瀑布

1/6去內洞瀑布的時候拍了這張照片,它讓我有一種平靜舒適的感受,有時間到大自然走走,的確是令人心曠神怡。

2008年1月3日 星期四

人潮夾縫中的京都紅葉

2007年11月底,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去了一趟京都,目的是要拍攝一年之中紅葉最美的一個星期,公司日本組組長妮可魯幫我計算的時間相當準確,我抵達京都的時間,正好就是葉子最紅的時候,我必須在一個星期之內,拍完京都市內重要寺廟的紅葉美景,包括清水寺、東福寺、泉涌寺、雲龍院、二尊院、衹王寺、常寂光寺、厭離庵、寶筐院、三千院、寶泉院、寂光院、永觀堂、南禪寺、真如堂、法然院、安樂寺、詩仙堂、圓光寺、曼殊院、源光庵、光悅寺、以及常照寺等23座寺廟;懷著興奮的心情首次前往京都,抵達飯店已是下午四點左右,但是為了把握稍縱即逝的楓紅時節,我決定立刻動身前往清水寺,拍攝春秋兩季特別開放的夜間參拜。夜間參拜的開始時間是6點半,我抵達的時間是5點,放眼一望,媽呀,怎麼滿坑滿谷的這麼多人!是不是全日本的人都跑到京都來了呀。仔細一想,當然不是,因為連像我這種外國人都大老遠跑來了,更何況是日本人呢?

我想接下來這一週的拍攝情況應該都是像這樣的人山人海了,出門以前,妮可魯交代我一定要多拍些詩情畫意的紅葉照片回來,我真想叫她自己來看看,遍地都是人,到處都被塞爆,怎麼詩情畫意得起來呀!第一晚的清水寺夜間參拜我排了大約一小時的隊,接下來第二天東福寺的通天橋更誇張,小小的一座橋,光排隊就超過一小時,然後為了擠進橋中央的觀景點,又再花了將近一小時,看著時間一分一秒流逝,我可還有一大堆廟要拍呀,但是有什麼辦法呢?因為就這個時候的紅葉最漂亮,也只好耐著性子邊擠邊拍了。

見識了日本人排隊的耐力之後,時間的壓力我已慢慢習慣,反正頂多就是不吃中飯,利用中午的時間搶拍畫面或轉進其他地點,所以一天拍個三座廟大概還沒問題。但是這還不是我遭遇的最大問題,更嚴重的事情是取景的困難,因為到處都是人潮,簡直無法閃避,而且好的拍攝角度也總是有一大群攝影同好卡位搶鏡頭,所以我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,只要有人放下手中的相機,我就往他的位置擠,希望他會見好就收,這招好像還頗管用,畢竟日本人還算是客氣的民族,不會一直佔著好位子不放,至於構圖的部份,只能利用人潮與人潮之間的短暫空隙,迅速的按下快門,如此才能搶到我想要的「詩情畫意」的乾淨畫面,沒想到拍風景也可以搞得像新聞或運動攝影一樣,只能說京都的紅葉,讓我見識到了。

XJKY000245s_JASPER XJKY000647s_JASPER XJKY000723s_JASPER

XJKY000731s_JASPER XJKY000826s_JASPER XJKY000854s_JASPER

XJKY001121s_JASPER XJKY001212s_JASPER XJKY001433s_JASPER

XJKY001563s_JASPER XJKY001588s_JASPER XJKY001778s_JASPER


整理一下我的拍攝心得,提供大家參考:
1. 盡量早出門,寺廟大多靠山,再加上秋冬時節,大概下午三點以後就沒有光線了,所以還是盡量早一點,可以把握短暫而豔麗的秋陽。
2. 器材盡量精簡、三腳架可以不用帶,因為紅葉旺季時,寺廟裡面都禁止使用腳架 (我只有在清水寺夜間參拜時用過) ,所以可以乾脆一點減輕器材的重量。
3. 隨身攜帶乾糧和飲水,如果想排隊買飲料或吃午餐,可能又得多花不少時間。
4. 只要看前面的人拍照好像快要告一段落時,就可以靠近他 (記得面帶微笑),通常對方都會把攝影的位置讓出來。
5. 寺廟會安排參觀的動線,所以人潮的流動其實有一定的方向,觀察人潮的動向,就可以找出拍攝的空隙。
6. 盡量用連拍模式,因為你不知道何時會有人闖入你的畫面或碰撞到拍攝中的你。
7. 拍攝紅葉要避免色溫過份偏黃,因為這樣會使紅葉看起來比較枯乾 (個人觀感)。
8. 可利用將人物拍成剪影來降低不稱頭的遊客對畫面的破壞。
9. 除了樹上的紅葉以外,也可以拍拍地上的落葉,至少和你搶拍的人不會那麼多。
10. 樹葉背光的時候會比順光的時候好看,不妨多嘗試逆光拍攝。

相關圖片參考網址
http://www.flickr.com/photos/jaspersee/sets/72157603390946359/